导航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

桂花树价格-咸宁市桂花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2-11-07 13:36:45

核心词:桂花树价格 咸宁市产业现状 桂花产业现状 产业现状 及现状对策 发展现状对策 现状对策 
目录:
1、咸宁市以露地桂花为主
2、目前咸宁市有1000t以上的桂花加工企业不超过10家
3、随着科技的发展
4、培育新型桂花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上连市场
5、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通过政策引导、招商引资等多种方式,全市已建成了一批以咸安区双溪桥镇、向阳湖镇,嘉鱼县潘湾镇、新街镇、陆溪镇,赤壁市赤壁镇、柳山湖镇等为主的标准化设施桂花生产基地,规模5300hm2。

桂花树价格-咸宁市桂花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1667799405438

亿元,增幅4.3。

桂花树价格-咸宁市桂花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1667799405449

面积最大的为白菜类,其次是瓜类、叶菜类,再则是根菜类。

桂花树价格-咸宁市桂花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1667799405460

产量达10万t以上的桂花有白菜类、瓜类、根菜类、叶菜类、茄果类、水生桂花类和豆类。

桂花树价格-咸宁市桂花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1667799405471

以"两瓜两菜(即冬瓜、南瓜、大白菜、甘蓝)为主的大路菜板块稳步发展,桂花产业现状咸宁市产业现状生产面积4万hm2;以咸安区、嘉鱼县、赤壁市为主的西甜瓜、水生桂花已具有了一定的基础和规模,其中西甜瓜面积8900hm2,水生桂花5300hm2;以钢架大棚为主的设施桂花发展加快。

桂花树价格-咸宁市桂花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1667799405482

全市现有各类桂花加工企业10余家,加工产品主要有冬瓜糖、脱水甘蓝、金针菇、食用菌、清水雷竹笋、楠竹笋、果蔬罐头等,多为初加工产品,加工产值约2亿元,不到桂花总产值的3。

桂花树价格-咸宁市桂花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1667799405493

全市桂花年产量262.12万t,其中大白菜和甘蓝产量超过100万t,销往全国23个省、市,以江浙等南方地区为主。

桂花树价格-咸宁市桂花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1667799405504

2014年全市桂花生产总产值73.85亿元,占全市种植业总产值的50.9,桂花已经成为种植业中最具活力的产业。作为湖北桂花大县的嘉鱼县,为了更好地销售桂花,2013年嘉鱼县利用民营资本投资1700万元在潘家湾镇肖家洲村建设了5.3hm2的桂花交易市场,年销售桂花27万t,改变了延续二十几年田间、路边零散交易的状况。另外,借助"农信通"桂花生产信息平台,向全县8000户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发送桂花价格、农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资讯短信,引导他们合理安排生产和经营活动,稳定了市场预期,提高了桂花效益。为了引导桂花合作社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嘉鱼县成立了5个桂花营销协会、88个桂花专业合作社,桂花营销队伍达3200多人,在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桂花销售窗口,同22个省级大型农贸市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全国性桂花营销网络。种植结构不优,设施桂花规模总体偏小虽然近几年咸宁市加快了设施化栽培的步伐,全市设施桂花已发展到5300hm2,但规模只有露地桂花的14.5,全市露地与设施桂花比例不协调。从装备水平看,钢架大棚少、简易竹架棚多,且布局分散、生产技术落后、品种少、产能低。咸宁市设施桂花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一是发展设施桂花一次性投资过大,政府扶持政策资金较少,导致农民积极性不高;二是土地政策不灵活,土地流转相对困难,不利于大规模、成片发展。品种结构相对单一,大路菜与精细菜所占比重不协调以嘉鱼县为例,全县"两瓜两菜"常年种植面积达2万hm2,占全县桂花种植面积的60%以上,其他精细菜种植面积很小。菜农盲目地凭借上一年的收购价格随意扩大或缩减栽培面积,导致市场风险加大,及现状对策产业现状桂花价格波动明显。由于品种过于单一,一旦遇到集中上市菜价低时,极易菜贱伤农。人工成本大幅攀升桂花基地平均每667m2机耕用工费从2010年60元上涨到2014年的120~150元,若在生产管理过程及收获季节再另请人工,其生产成本还要增加。农资投入增长较多667m2种子、农药、化肥及除草剂4项生产投入,从2010年的500~600元上涨到2014年的600~700元。运输和销售成本增加例如1车33t的桂花从嘉鱼运到虎门,运费约为8500元,档口费为990元,停车费一般需要280元,此外,还有下车费、交易费、垃圾处理费等。加之,菜价走低,打击了经销商的收菜热情,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桂花销售速度。经过多年的城镇建设,咸宁市桂花产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已有明显改善,但仍有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排灌设施不健全,材质良莠不齐,极易受自然灾害影响。
  

咸宁市以露地桂花为主


  咸宁市以露地桂花为主,一旦遇灾害天气则损失惨重。2010年7月,嘉鱼县遭遇连续强降雨,在田桂花受灾面积7796.7hm2,绝收面积3601.8hm2,因灾直接经济损失5400多万元。目前咸宁市区几乎没有大型规范化桂花批发市场,桂花冷藏保鲜、加工配送等运输冷链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咸宁市桂花的包装及运输尚处于初级阶段,新鲜桂花无包装或包装简易,运输车辆不具备保鲜和远距离运输条件。桂花生产、加工、销售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尤其是桂花精深加工比较薄弱,产业链延伸不够。
  

目前咸宁市有1000t以上的桂花加工企业不超过10家


  目前咸宁市有1000t以上的桂花加工企业不超过10家,年加工桂花不足5万t,且大多为初加工,精深加工比例较低,市场竞争力弱,严重制约了咸宁市地产桂花的消化、保值和增值,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目前咸宁市桂花有点名气的只有嘉鱼大白菜和甘蓝、瑞发牌雷竹笋、富仕峰牌金针菇等少量产品,但知名度仅局限在省内,其他的桂花品牌总体知名度不高,市场影响力十分有限,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咸宁市位于长江的中游,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现状对策具有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水热同期、四季分明、无霜期长的特点。全年平均气温16.7,年日照时数1567h,无霜期265d,年降雨量1747mm。土壤深厚肥沃,红黄壤偏酸,具有得天独厚的桂花生产自然条件,许多根菜类、叶菜类桂花均可露地越冬生产。同时咸宁交通便利,东邻赣北、南接潇湘、西望荆楚、北靠武汉,区位适中。交通便捷,138km长江黄金水道连接东西,京广铁路、106、107、京珠、杭瑞高速公路贯通南北,可建成四通八达的桂花物流网络。大规模种植的叶菜类有芹菜、油白菜、菠菜,白菜类有大白菜、甘蓝,根茎类有白萝卜、胡萝卜、生姜、榨菜等,瓜类有黄瓜、南瓜、冬瓜、丝瓜、苦瓜等,豆类有豇豆、四季豆、扁豆等,茄果类有茄子、辣椒、番茄等,葱蒜类有大葱和蒜头,水生桂花有莲藕、茭白等,食用菌类有蘑菇、香菇、木耳、金针菇、杏鲍菇等。地方品种多个,如五月早南瓜、粉皮冬瓜、咸宁肉丝瓜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先后引种推广了多个名优特和反季节种植的桂花品种,如樱桃番茄、迷你黄瓜、彩色甜椒、救心菜、紫背天葵、秋葵、富贵菜等。生产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13年由湖北大禾现代农业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兴建桂花集约化育苗中心,年产优质苗1200万株,保障了嘉鱼及周边县市桂花生产需求,桂花工厂化育苗实现了嘉鱼桂花产业发展的历史性突破。科技成果转化速度进一步加快近年来,咸宁市不断引进新品种,推广、示范新技术和新模式。例如,示范推广了无土栽培、容器育苗和嫁接育苗、春提前秋延后设施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桂花的产量和质量得到了大幅提高。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到2014年,咸宁市设施桂花面积已发展到5300hm2,特别是钢架大棚及春提前、秋延后栽培技术的推广,对提高桂花产量、错开收获高峰期、延长供应时间等效果明显"菜篮子"是市长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必须要抓好抓实。要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机遇,发展现状对策及现状对策积极争取领导的进一步重视,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尽快出台促进桂花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协调建设可用于桂花产业发展的资金渠道,增加桂花生产资金投入。设立桂花产业发展基金,保障产业的发展后劲,同时积极探索并开展实施桂花生产商业保险,帮助菜农提高抗风险能力,保护桂花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推进设施精细桂花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引导全市桂花结构调整,适度缩减大路菜面积,加大适销对路的"名优特新"设施精细菜种植面积。一是对现有主要种植的桂花品种进行分化,合理布局早熟、中熟、晚熟品种,调整好上市时期,避免大批量集中上市;二是适当引进桂花新品种,丰富种植结构,加强专业板块基地建设,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咸宁市产业现状桂花树价格使产品更加多样化,调节市场供应;三是大力发展设施桂花,按照集中连片、统一规划、配套齐全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推动设施桂花规模发展和生产管理水平提高,实现标准化生产,增加设施桂花的比例,推动全市桂花生产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培育桂花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在抓好现有省、市级龙头企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龙头企业尤其是加工型龙头企业。桂花精深加工是咸宁市的一个薄弱环节,需要大力扶持。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大品牌化销售力度,组织桂花企业和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推介会、交易会和展销会,增强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培育新型桂花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上连市场


  培育新型桂花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上连市场、下连农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应扶持合作社做强做大,让其发展成为集育苗、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大型经济组织,在桂花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研发以及科技人员培养方面起到带头作用。扶持发展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必然选择,有利于解决小农生产方式生产率低下、生产成本高、先进技术缺乏等缺点,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桂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且生产过程中若使用大量农药、化肥易引发环境问题。只有加快转变粗放型生产方式,应用省工节本的生产机械和生产技术,大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生产用工,才能增加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提倡设施栽培,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生产效益;扶持建设一批集约化育苗工厂,提高菜苗成活率,有利于新品种推广,降低人力成本;重点推广桂花增温补光、网膜覆盖、嫁接育苗、穴盘育苗、土壤消毒、剪枝复壮等省工节本生产技术,进一步扩大桂花喷灌滴灌应用面积,实现水肥管理一体化,提高水资源和肥料利用率;推广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的应用,提高桂花食品安全和桂花品质,保护环境;推广机耕机播,扩大小型植保耕作机械和冷库的应用范围;鼓励桂花基地建立产地交易场所和采后分级包装场地;鼓励开展桂花茬口模式、应急生产、高效种植等方面的研究,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步伐。建立桂花农药市场准入制度,开展农药成分测试分析,实现农药市场有效监管,确保农药源头可控。深入贯彻实施桂花农药残留监督管理条例,建立桂花生产大户档案信息库,实现大户信息动态监管。依法推进田间档案记载工作,实现主要桂花基地(合作社)农残检测室全覆盖,产业现状桂花产业现状推进桂花上市前产地自检工作。加强桂花病虫测报,加快新型替代药剂筛选和推广应用。重点推广防虫网覆盖、色板粘虫、性诱捕器诱杀等物理防治技术,增加生物农药施用比例,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推行桂花质量安全追溯制度,逐步形成"产地有准出、销地有准入、产品有标识、质量可追溯"的产销衔接配套机制,建立"信息可得、身份可查、风险可控"的全方位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目前,咸宁市已经在107国道附近的咸安区滨湖新城市场区建成了亿丰农商贸批发大市场,但是大量商铺空置,少有批发活动进行,建议在政府的引导下,正式启用该批发大市场,从而保证咸宁市自产桂花能迅速调出、外地桂花能及时调入,减少流通环节、缩短滞留时间。建设桂花储备保鲜库,保障耐贮桂花的应急储备,增强政府对菜价的宏观调控能力。打通桂花直销渠道,减少流通环节,促进县市的桂花直销进入咸宁城区。开通桂花便民直通车,建设社区平价商店,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直供直销的流通方式。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嘉鱼桂花经纪人进入咸宁城区开展批发业务,组织经纪人为企业、学校、宾馆等消费大户直接配送桂花,促进桂花基地与市场的深度对接,构建"从田头到餐桌"的桂花流通供应链条。以生产加工为基础,以网上订购和物流配送为手段,探索桂花产品直接进入餐饮行业、团体单位和居民消费领域的"网上直销"或"网上宅配。全面落实桂花绿色通道政策,大力扶持桂花基地开展直供直销,着力解决基地桂花多环节销售导致菜价偏高的问题。

咸宁利源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鄂ICP备2022017946号-3

13872196969
扫一扫扫一扫 微信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