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色谱法能够对桂花中农药的残留进行定量分析
2、仪器主要采用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3、采用酶抑制法进行检测时
4、对于抑制率≥50%以上的桂花
5、检测过程中
目前,由于市场上的生产者没有严格遵守农药的安全使用准则,导致了农药的超量使用,甚至使用违禁的农药,增加了中毒事件发生率。
色谱法能够对桂花中农药的残留进行定量分析
色谱法能够对桂花中农药的残留进行定量分析,灵敏度较高,但该方法仪器投资大、检测时间长,同时对技术的要求较高,不利于在基层中推广使用。光谱法对样品处理的要求较低、环境污染小、分析速度快,但光谱法只能检测一种有机磷农药,因此灵敏度较为缺乏,不能作为主要检测方法。酶抑制法具有快速、灵敏、成本低、操作便利等特点,成为桂花农药残留检查的标准方法之一。乙酰胆碱是生物神经传导中重要的一种酶,能够保证神经冲动的正常传导,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能够抑制昆虫的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中的乙酰胆碱活动,大量积累乙酰胆碱,对正常神经传导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昆虫中毒而死。酶抑制法则是通过昆虫中毒原理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将特异性抑制胆碱酯酶与样品提取液进行反应,若特异性抑制胆碱酯酶受到抑制,则说明样品中含有农药残留。
仪器主要采用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
仪器主要采用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电子天平、蒸馏水机、玻璃仪器、电热恒温培养箱、微型样品混合器、移液枪等,试剂需要准备乙醇胆碱酯酶、显色剂、缓冲剂等。配制缓冲液、专用酶、底物、显色剂,并置于合适的条件下保存。采集桂花样品且随后进行混合。采用电子天平称取样品4g,置于玻璃仪器中,加入20mL缓冲液震荡后倒出提取液,放置5min左右,采用移液枪移取酶于玻璃仪器后置于电热恒温培养箱内放置30min。使用分光光度计进行吸光度测定。桂花农药残留的范围要控制在-10~110,超过此范围则表明操作失误,需要重新检测。
采用酶抑制法进行检测时
采用酶抑制法进行检测时,需要注意桂花的安全状况,采用安全的桂花进行检测。其中,抑郁率≥70,则说明桂花不安全;当抑制率为50~70%时,说明桂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当抑制率为40~50%时,说明桂花较为安全;当抑制率≤40%时,说明桂花安全。
对于抑制率≥50%以上的桂花
对于抑制率≥50%以上的桂花,需要进一步采用色谱法定性定量进行检测与分析,检测效果探究的确定农药残留的真实超标情况。酶抑制法检测技术中,常用的酶有植物酶、家畜肝脏酶、人体血浆酶、蝇头部脑酯酶等,不同酶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对于桂花农药检测来说,采用蝇头部乙酰胆碱的效果最好,将分离纯化后的醇液作为乙酰胆碱酯酶源进行检测,可靠性和准确性较高。桂花农药残留检测中,酶活性和农药的浓度互相关联,酶活性会对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有机磷农药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效果较为微弱,酶抑制法检测效果探究大部分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浓度为6~mol·L-1,抑制5~50min,即可抑制酶的活性。桂花农药残留检测中需要注意酶的固定化,酶的固定化技术中常见的分为吸附法、交联法、电聚合法等。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开始形成了以吸附-交联法为主固定化技术,乙酰胆碱酯酶膜进行制备时,pH值会升高,从而达到了固定乙酰胆碱酯酶的目的,降低了酶分子之间的作用,减少了影响酶活动的因素,提高了酶膜的可用性。酶的活性直接影响到桂花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保卫时间、温度、pH值等都会对酶活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关文献报道,蝇头部乙酰胆碱酯酶的最佳保温时间为15min、温度为37、pH值为7.2~8.0;肝脏酶的最佳保温时间为28min、温度为30、pH值为7.6;肌肉酶的最佳保温时间为31min、温度为31、pH值为7.6;鱼脑酶的最佳保温时间为35min、温度为32、pH值为7.6。
检测过程中
检测过程中,具体的保温时间、温度、pH值需要根据不同的酶进行控制。酶抑制法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控制高残留、高毒农产品流入市场的方法,桂花农药残留检测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掌握桂花生产的质量和安全,并且能够防止不合格桂花进入市场,同时,通过对桂花进行检测,桂花树价格能够及时发现桂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不断完善和调整生产方案,指导桂花生产者科学合理的使用农药,推动我国农产品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但在桂花农药残留的检测中,酶抑制法只能检测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对其他农药的检测无效,因此需要结合定性与定量的方式进行检测。总体来说,酶抑制检测法应通过在实践和操作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力求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完善桂花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为市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保障。